要求信息披露一步到位是很难的,小企业在这方面几乎没有计算,能否考虑从大型企业做起,逐步扩展到中型和小型企业?过去已有对于大型高排放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这些信息是存在的,在环保系统里面,至少已经有上万家企业碳排放相关的信息,可以由此开始逐步扩展。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提升。统筹用好G20、APEC等多边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许多方面都涉及财政,对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0年的实践证明,直达机制极大丰富了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箱,推动宏观政策与微观需求紧密结合,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确保了财政资金用到基层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领域。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财政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优化进口关税结构,增加优质产品进口。生态环境、应急救援、自然资源、公共文化等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印发实施。前文述及的数字美元方案不仅提出了双层运营,同时还考虑了单层运营,即美联储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美元服务。
从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实验和计划来看,央行直接负债模式或许是主流。欧洲中央银行的数字欧元报告也同时考虑了单层运营和双层运营,用户可直接访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也可通过中介机构,由其作为结算代理人开展数字欧元交易。代币模式的另一好处在于金融普惠。它们的亮点在技术创新。
数字美元基金的白皮书对数字美元的可编程性以及智能合约的应用也持积极的态度。《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也强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应该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使用央行货币进行货币结算。
这算不算真正的央行数字货币,尚无定论。一是央行可以参照实物现金管理条例对央行数字货币实施均一化管理,以此管控央行数字货币的大额持有,实质上就是管控大额取现。于是近几年来,寻求代币价值稳定成为私人数字货币的热点,出现了稳定代币,或基于算法规则,或基于法币抵押,以维持与法币的汇率平价,获得代币价值的稳定。虽然刚刚起步,但这一数字创新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
库姆霍夫和努恩(Kumhof and Noone,2018)提出的间接央行数字货币模型(Indirect CBDC Model)以及阿德里安和曼奇尼-格里弗利(2019)提出的合成型央行数字货币其实也是采用了双层架构方案。在具体思路上,可采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数字货币钱包属性的设计思路,由此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有机融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还可以复用现有的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此一处理,既可使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独立开来,又可分层并用,发钞行只需对数字货币本身负责,账户行承担实际的业务,应用开发商落实具体的应用实现,各司其职,边界清晰,若辅之以其他手段,或可降低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的可能性。美国的入局将像催化剂一样,大大加速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时代或不再遥远。但也有人提出了100%备付金模式:私人机构向中央银行存缴100%备付准备金,以此为储备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可视为央行数字货币。
顺应这一趋势,法币数字化已成为数字新时代最重要的货币金融变革,正引起各国中央银行、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公私合营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发挥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优势,一方面保持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和信任背书的功能,另一方面发挥私人部门的活力和创新优势。
这是一个信用货币时代,在很多人眼里,货币就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只要银行不倒闭,它就在那里。而且增加数字货币属性也是对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创新,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利用现有账户系统继续为本行客户提供数字货币服务,还可以利用数字货币的新特性积极拓展新型业务,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与竞争力。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在2017年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1400万美国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这一数字在新冠疫情期间变得更加重要,导致美国政府难以向其中许多人发放紧急救济资金。与基于主权国家信用的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相对照,有人称它们为私人数字货币。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区块链当然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但这正说明该技术有巨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而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的数字美元计划则甩开了包袱,它设计了面向家庭财政补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小额支付场景,是直升机撒钱。4、央行数字货币的生成:发行还是兑换 货币发行与兑换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主体是货币发行机构,属于主动供给。只是历史过于漫长,人们逐渐忽略了技术的作用。
实质上,前者将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进行了泛化,将电子货币也纳入了数字货币范畴,更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央行电子货币。自2003年以来,我国基础货币与M2的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欧元区则下降了3%。
2016年,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笔者躬逢其时。二是数字美元的可编程性可更好地控制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利用,比如可控匿名。
报告指出数字欧元将是欧元体系(Eurosystem)的负债,是无风险的中央银行资金,而且它着重强调基于任何私人实体债权发行的货币形式都不是CBDC,即使由欧元体系储备金全额支持。他们还指出了账户模式存在非最终结算的缺点:移动支付系统速度更快、更方便,但它仍然是基于账户的,这意味着交易尚未完成或不是‘最终的,在记录、核对和结算各自的借贷交易之前,仍然可以撤销。
另一种可能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以比特币这种技术发行的代币,可称为基于代币(Token)的央行数字货币,或称央行加密货币(CBCC),这类货币既可以面向批发,也可以面向零售。2015年,持续充实力量展开九大专题的研究。银行存款是可以广泛获得的、数字化的、非中央银行发行的、不是代币形式的货币。如果只是M0替代,那么它和现金一样,是按需兑换。
USDT、TUSD、Dai、摩根币(JPM Coin)、Libra等即是代表。二是中央银行对银行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每日转账施加限额,不支付高于规定限额的余额的利息,降低大额央行数字货币的吸引力。
于是,出现了所谓基于账户和基于价值的央行数字货币两分法,通俗来说,前者是国家发行和运营的支付宝,后者是国家发行和运营的比特币。国际清算银行使用了四个维度的标准:是不是可以广泛获得、是不是数字形式、是不是中央银行发行、是不是类似于比特币这种技术产生的代币。
相较于100%备付金模式或合成型央行数字货币,Libra 2.0的央行数字货币服务提供商模式也许是更好的公私合营范例。2017年,美国学者科宁(Koning)根据是否基于央行账户,提出央行数字账户(CBDA)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概念。
或许,我们应该正面看待和解读这场新型货币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破除了用户对银行账户的依赖以及被施加的约束(如需要访问多个银行的网银办理业务、一层层烦琐的业务程序等),有效释放了用户的支付主动性和能动性,降低了支付交易成本。8、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政策工具:计息,还是不计息 不计息,央行数字货币仅是一种支付工具,就像实物现金一样。一种可能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账户向社会公众开放,允许社会公众像商业银行一样在中央银行开户,这一点其实容易理解,相当于中央银行开发了一个超级支付宝,面向所有的C端客户服务。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央银行的声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广泛质疑,奥地利学派思想回潮,货币非国家化的支持者不断增多。在央行数字货币监管方面,利用数字货币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特性,通过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来管理相关数据使用权限,实现一定条件下的可追溯,确保大数据分析等监管科技有用武之地。
这些故事可大可小,小的可引发人世间的种种悲喜剧,大的可引发为了抢夺货币主导权的战争,比如以邻为壑的汇率战、各种贸易/货币联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博弈等。它们越来越倾向于被视为资产,而非货币。
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不以主权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的去中心化可编程货币横空出世。此后的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提出与二元体系相似的双层架构。